• 欢迎访问日博365备用门户网站

当前位置: > 魅力天元 > 天元文史

那些地名, 那些故事

更新时间:2014-05-21 来源: 作者: 字体[ ]

文化,如同一个城市的脉络, 有着永恒的生命力, 新区, 是一座年轻的城市, 却有着古老的文化记忆。

随着城市的变迁,老地名将被打上“消失”的烙印, 失去它那执着的传承;而一些古老的故事也将消失在老人的记忆里……
  试问一下, 你可知株洲西站的过去,可知神农城过去那美丽的传说,可知湘江风光带上曾有杜甫的足迹,可知……
  也许, 这些都已在你的记忆里消失或模糊。 现在, 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那些老地名,揭开尘封已久的故事。

“山塘坳”里说女校
  “山塘坳”在哪里?相信大家都不会把它和株洲西站联系起来,其实“山塘坳”就是株洲西站,它是西站之前的旧称。
  “山塘坳”的故事还得从崇实女校说起。株洲曾办过女校?《虎步天台》上记载:原东二区农会筹备期间设在大石桥罗氏法显祠石岗小学,正式成立后,迁藕花庵崇实女校办公。
  辛亥革命爆发后,株洲也兴起了“民主、科学”之风,“翦辫子、放脚和男女平等”思想盛行。妇女逐渐摆脱了封建传统束缚。据老人回忆,崇实女校兴办于民国8年(公元1919年),建于藕花庵(“山塘坳”的一个小地名)。它的兴办在株洲引起了不小轰动,得到了民主人士的拥护。该校主招女性,文化和裁缝兼修,相当于现在的女子职校。
  如今,崇实女校已不复存在,“山塘坳”也被株洲西站所替代。这里,正张开那腾飞的钢铁翅膀,迎接海内外宾客;这里,已成为新区新的风景、新的名片。
   “天台山”上有传说
  相传,很久很久以前,大河两岸各有一座山,时不时就比赛长高。“那还了得,照这样子,这两座山还不会长到天上去!”恰遇张果老仙游至此,见状,索性一屁股坐在了河西的天台山顶上,手中的拐杖顺势一挥,落在了河东的天台山上。神啦!两山从此服服帖帖,不再比赛长高了。这便是“天台山”的由来。
  提起“天台山”,就得说起和它一脉相承的“皇伞冲”。你不禁要问“皇伞冲”是什么地方?其实它就位于天台山旁,即现在的神农铁塔所在地。它可是一块风水宝地,据传因此地风景秀丽,黄帝都曾来过。更有吕洞宾仙游在此留下的佳话“头顶天台岭,脚踏两潲基,谁人葬得中,代代穿朝衣。”
  天台山虎踞株洲湘江之西,曾经也是红色胜地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,这里曾建立了中共湘潭县东二区第六乡支部,是湖南省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,涌现了罗学瓒、罗哲、罗成泗、易灭非、易万全、谭明德、殷桂山等一批共产革命者。在土地革命时期,更是中共湖南省委、湘东湘东南特委领导的中共株洲市委、株洲区委、株洲特别区委和中共湘赣省委、省苏维埃政府惟一的“白区”工作基地。
  1997年,河西建“天元区”,分别取用“天台山”的“天”和园艺场的“园”(谐音“元”)。同年,炎帝广场在天台山破土动工,神农塔在皇伞冲拔地而起,成为株洲的新地标。
  2009年,以神农文化为主题的神农城孕育而生。她的崛起将成为“天台山”的新地标、神农文化展示传播基地、“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”。
“凿石浦”上寻足迹
  “早宿宾从劳,仲春江山丽。飘风过无时,舟楫敢不系。回塘澹暮色,日没众星嘒。缺月殊未生,青灯死分翳。穷途多俊异,乱世少恩惠。鄙夫亦放荡,草草频卒岁。斯文忧患馀,圣哲垂彖系。”这是公元769年,农历二月二十四日,清明节,“诗圣”杜甫从潭州(今长沙)出发,前往衡阳投奔朋友韦之晋时,夜宿庆霞寺时所作的《宿凿石浦》。
  当晚诗人和庆霞寺主持说了什么,我们已无从所知。但却流传下这样的细节。次日,他乘舟离开,主持并未出门相送,诗人见状,回头相问,主持道:“回头是岸”。
诗人便没多逗留,继续离岸南行,在途中作了《早行》这首诗。“歌哭俱在晓,行迈有期程。孤舟似昨日,闻见同一声。飞鸟数求食,潜鱼亦独惊。前王作网罟,设法害生成。碧藻非不茂,高帆终日征。干戈未揖让,崩迫开其情。”句句诗词反映了诗人当时的无奈和愤懑。
  诗人离开后,庆霞寺声名渐起,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,寻找诗人的足迹。
  北宋“以石为兄”的大书法家米芾,曾在湘江边的鸡头岭石壁上写下了“怀杜崖”三个字,先人磨崖刻之。
  凿石浦位于今栗雨办事处凿石村湖塘组,从前是一个商埠。公元627年,先人在凿石浦建寺,名曰“庆霞”。后人为“怀杜”曾在寺旁修建了杜甫草堂。天下有“三个半草堂”,其中半个说的就是这里。据当地老人回忆,解放前的庆霞寺僧侣众多,香火旺盛。解放后,当地政府曾在寺内办过“石甫中学”,同样也是为了纪念杜甫。
  如今,“怀杜崖”早已被辟石修渠,庆霞寺只剩下了残垣断壁,杜甫草堂已不见踪迹。
  值得欣慰的是,凿石浦已列入湘江风光带规划,诗圣亭等景观将重现当年的意境。

“金鸡洲”上话由来
  在栗雨村湘江边上,气势如虹的湘江西大桥飞架两岸,“和谐号”列车如一条白色的银蛇在桥上舞动,形成一道靓丽风景。
  你可知,大桥西岸有着一个美丽的地名——“金鸡洲”。当地村民王大伯和我们讲起了它的故事:湘江西大桥东岸右边叫冯家祠堂,左边叫五位神龛岭,西岸叫金鸡洲。相传,曾经有一位打草鞋为生的老爹,每天清晨总是挑着草鞋担子经过一片沙滩。一天清晨,他照常挑着他的草鞋担出去打草鞋,忽然发现沙滩上冒出了一块大石头,石头上有一个洞。他非常好奇,伸手往洞里一掏竟掏出了半升大米。他见周围没人赶紧把米拿回了家。第二天,第三天……每天的洞里都装有半升米,他每次都把米掏回家。
  不久,老爹想:洞里面天天装满半升米,如果我把洞挖大点,那米不就多了吗?我就不用起早贪黑的出去打草鞋了。于是,他便带着工具偷偷的把洞凿大了。次日,他却发现洞里一粒米都没有。晚上,他做了一个梦,梦里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告诉他,那洞里面的米,是神仙用来喂金鸡的。
  久而久之,随着故事的流传,这个地方就被当地人唤作了“金鸡洲”。
“衡山古道”有历史
  自秦汉以来延续达一千多年的“衡山古道”虽已丧失了昔日的地位与功能,但它是新区文化形成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,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。随着湘水湾项目的落户,“衡山古道”将会真正成为新区的历史。
  据《株洲交通志》上记载,河西的驿道(又称官道)从老渡口开始,经营里、凿石浦,到株洲县伞铺,当地的村民称为“衡山路”。也有人称此路为军路,说这里曾经走过军队和骑兵。
  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古道位于栗雨街道办凿石村和南塘村的交界处,从凿石村仇家垅到南塘村的八斗洲,约长5华里。它是江西九江等地到衡山南岳进香的必经之道。年逾八旬的仇奶奶,还依稀记得,曾有前往南岳衡山朝拜的江西九江香客借宿她家。
  老渡口位于天元大桥西岸。据当地老人回忆,老渡口原名为“杨四庙”,曾经是靠人划船过河,亦称“划子码头”。码头的对岸就是建宁老街(现称解放街)。
  “上五里,下五里,这里原先有一条麻石路,在花园岭有块指路碑”。仇爷爷回忆道。这“上五里,下五里”指的是以凿石村花园岭为中心,到湘江上游的凿石浦和下游的老渡口码头都是五华里远。碑上还刻有“左凿右衡”,即指路牌的左边到凿石浦,右边到衡山。凿石村仇爷爷说,1949年,株洲解放时,国民党军队溃败后,往衡阳方向逃窜,曾取道此路.
老地名索引
●黄花山
   现在的马家河中学所在地。
●营里
   现在的云里,位于珠江南路,因史上这里是军营而得名。传说,这里驻扎的是吴王的军队。
●大石桥
   位于株洲大道延伸段仙岭段。
●印洲
   现在的马家河镇高塘村和仙岭村交界处。
●渡口
   位于天元大桥河西引桥附近。
●河湾
   位于群丰镇合花村。
●白马冲
   现株洲广电传媒大厦附近。
●宰相屋场
   现天元交警大队东侧。
●学堂冲
   现联宇电气(科技园)前面。
●石鸡桥
   位于凿石村仇家垅附近。